我省近年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批優勢產業帶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圖為南車株洲電力機車“和諧號”電力機車生產線。(資料圖片)本報記者 郭立亮 攝
  本報記者 李偉鋒 通訊員 胡玉輝
  7月1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了省委、省政府7月1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相關內容。發佈會後,本報記者專訪了省經信委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熊琛,對這一文件進行詳細解讀。
  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作用
  日益凸顯
  熊琛介紹,自2006年省第九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施新型工業化帶動戰略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出台《關於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等40多個政策文件,成立高規格的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啟動實施“雙百工程”、“四千工程”、“多點支撐”等一系列戰略部署。通過狠抓項目建設、開展企業服務、深化產業對接、強化自主創新、搭建發展平臺等多項舉措,強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逐年提高,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的作用日益凸顯。
  工業總量規模上了臺階。2013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邁上萬億臺階,達到10001億元,是2006年的3.75倍;規模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1616.57億元,是2006年的5.5倍。
  工業經濟的貢獻大幅提升。2013年,全省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8%,比2006年提高5.2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4%。
  新型特點得到逐步顯現。2013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達到40.8%,比2007年提高11.34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為31.62%,比2007年下降9.8個百分點。全省工業企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占全省總量的 52.4%、60.2% ,成為全省知識產權創造應用的主體。兩化融合發展綜合指數達到68.96,全國排名第九位。國家工信部發佈工業運行質量評價報告顯示,我省連續3年處於中部省份第一位。
  培育了一批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如五礦有色、華菱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特變電工衡變、南車株機、藍思科技、廣汽菲亞特等。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
  又一重大舉措
  “這次發佈的《決定》,是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又一重大舉措。”熊琛告訴記者,省委、省政府2007年2月出台的《關於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對加快全省新型工業化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政策引領作用。
  為繼續發揮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作用,強化工業經濟對全省經濟的重大支撐作用,省委、省政府在科學總結湖南經濟發展全局的基礎上,審時度勢、科學研判,及時出台重大政策,著力構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熊琛介紹,《決定》提出,力爭到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超過15000億元。同時,提出打造1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萬億元的大產業、10個技工貿收入過千億元的大園區、10個銷售收入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大企業。這些目標的提出,綜合考慮了我省產業、園區、企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和趨勢,切合我省發展實際,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突出多點支撐、多極發展
  《決定》突出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繼續強化裝備、食品、電子信息、汽車、有色、石化、建材、輕工、冶金等千億產業的支撐作用。提升新材料、醫葯、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能力,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對工業要素配置、市場開拓、產業升級的支撐能力。打造長株潭工業核心增長極、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線工業經濟帶和岳益常工業經濟走廊,形成“一核多極”的發展局面。
  加快產業園區發展。實施產業園區倍增計劃,力爭到2018年,全省省級以上園區在2012年的基礎上,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翻番、上交稅金翻番、單位土地面積規模工業增加值翻番、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翻番、主導產業集聚度翻番。
  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和創新驅動,提高大中型企業競爭實力,再培育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1000億元、500億元、100億元和50億元的企業。優選一批產業龍頭企業,繼續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力爭5年內,我省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企業達到25家以上。
  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百千萬”成長工程,以“小巨人”計劃和“創業”計劃為載體,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為保障,到2017年,力爭每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4億元的大企業100戶左右,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中型企業1000戶左右,新創辦小型微型企業30000戶左右。
  著力深化改革促發展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決定》的出台順應了中央和省委的改革精神”。熊琛介紹,在《決定》的起草過程中,緊密結合中央和省委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精神,對內容進行了多次修改完善,著力深化改革促發展。
  市場培育方面,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清除市場壁壘,確保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
  企業改革方面,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有效途徑,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影響力。
  創新發展方面,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進企業主導產學研用合作和產業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支持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設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企業創建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重點專利技術轉化和產業化;支持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推廣應用。組織實施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
  節能減排方面,提出以湘江流域為重點,全面推進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培育和規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市場,制定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標準。嚴格執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與審查制度。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加強企業污染排放在線監測,嚴格達標排放。鼓勵工業園區集中供熱供冷,集中治理工業“三廢”,提高能效,減少排放。
  各類重點產業區別對待
  《決定》對我省的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從不同層面進行了明確。
  對重點產業的選擇,主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是堅持優勢優先。選擇我省最具比較優勢的產業,比如裝備產業,通過3至4年努力儘快邁上萬億元臺階。
  二是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電子信息、新材料、醫葯、節能環保和文化創意等。
  三是註重發展潛力。如汽車產業,重點是實施整車帶動戰略,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本土化發展,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等。得益於近幾年引進的幾個大項目,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我省工業一個新的重要支撐力量,通過大力扶持,有望成為與工程機械並駕齊驅的支撐點。
  四是重視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如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施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將有力促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
  五是立足資源優勢。如食品產業,力爭3至4年邁上8000億元臺階。我省作為農業大省,發展食品產業有較好的條件,而且順應國家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大勢,發展潛力大、前景好。
  六是發揮傳統優勢產業作用。有色、石化、建材、輕工、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仍是支撐我省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重點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繼續推進“四化同步”
  熊琛介紹,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每一個方面都與其他幾個方面不可分割,不可孤立推進,“四化”同步推進才能充分發揮合力作用。《決定》對促進“四化”融合發展進行了明確規定。
  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信息技術和產品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發揮信息化在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轉型中的作用,推進企業、園區“兩化”融合發展試點示範,提高製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加快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互動,推進製造業服務化,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
  推動軍民融合。加強需求對接,支持軍民兩用技術應用和軍民融合項目實施,促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促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互補。發揮我省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優勢,以工業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和農產品加工水平,以工業化理念和信息化手段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推動工業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堅持統籌規劃、產城一體,完善產城融合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產業對城鎮的帶動作用和城鎮對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加快形成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  (原標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又一重大舉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32ifvz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